第5章 简单平面图形绘制 在机械图样中,经常需要绘制一些复杂的图形。利用AutoCAD绘制这些图形时,首先必须熟练掌握有关的绘图和编辑命令;另外,还应分析图形,设计合理的绘图步骤;其次,多积累一些经验和技巧,对提高绘图的效率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章介绍的内容和新命令如下。 (1)DONUT圆环命令; (2)POLOYGON多边形命令; (3)ELLIPSE椭圆命令; (4)ARRAY阵列命令; (5)EXTEND延伸命令; (6)BREAK打断与打断于点命令; (7)SCALE比例缩放命令。 5.1 圆环的绘制 利用“圆环”命令可以通过指定圆环内圈和外圈直径,绘制填充或不填充的圆环或实心圆。 调用命令的方式如下。 功能区:单击“默认”选项卡“绘图”面板中的图标按钮。 菜单:执行“绘图”|“圆环”命令。 键盘命令:DONUT(或DO)。 操作步骤如下。 第1步,调用“圆环”命令。 第2步,命令提示为“指定圆环的内径”时,输入圆环内圈直径的数值,按回车键。 第3步,命令提示为“指定圆环的外径”时,输入圆环外圈直径的数值,按回车键。 第4步,命令提示为“指定圆环的中心点或 <退出①>”时,利用合适的定点方式指定圆环的中心点。 第5步,命令提示再次为“指定圆环的中心点或 <退出>”时,可以指定不同的中心点。“圆环”命令一次可绘制出多个相同的圆环。也可以按回车键,结束命令。 注意: (1)圆环是否填充,可用FILL命令或系统变量FILLMODE加以控制。当值为1时,圆环被填充,如图5-1所示;当值为0时,圆环不被填充,如图5-2所示。 (2)如果指定的内径为0,则绘制实心圆,如图5-1(b)和图5-2(b)所示。 (a)内外径不等 (b)内径为0 (c)内外径相等 (a)内外径不等 (b)内径为0 图5-1 填充的圆环 图5-2 不填充的圆环 (3)如果输入的外径值小于内径值,系统会自动将内外径值互换。 (4)圆环的内外径可以相等,此时的圆环如同一圆,如图5-1(c)所示,但实际上是零宽度的多段线。这是因为圆环是由两个等宽度的半圆弧多段线构成。 5.2 正多边形的绘制 利用“多边形”命令可以绘制边数最少为3,最多为1024的正多边形。 调用命令的方式如下。 功能区:单击“默认”选项卡“绘图”面板中的图标按钮。 菜单:执行“绘图”|“多边形”命令。 键盘命令:POLYGON(或POL)。 5.2.1 内接于圆方式绘制正多边形 内接于圆方式绘制正多边形,就是已知正多边形的边数和其外接圆的圆心和半径绘制正多边形。 操作步骤如下。 第1步,调用“多边形”命令。 第2步,命令提示为“输入侧面数<4>”时,输入正多边形的边数,按回车键。 第3步,命令提示为“指定正多边形的中心点或 [边(E)]”时,利用合适的定点方式指定正多边形的中心点。 第4步,命令提示为“输入选项 [内接于圆(I)/外切于圆(C)]”时,输入I,按回车键。 第5步,命令提示为“指定圆的半径”时,输入外接圆的半径值,按回车键。 【例5-1】 以内接于圆方式绘制正六边形,如图5-3所示。 图5-3 内接于圆方式绘制正六边形 操作如下: 命令:_polygon 单击图标按钮,启动“多边形”命令 输入侧面数 <4>:6? 输入正六边形的边数6 指定正多边形的中心点或 [边(E)]: 拾取点A 输入选项 [内接于圆(I)/外切于圆(C)] <I>:i? 选中“内接于圆”方式 指定圆的半径:60? 指定正六边形外接圆半径60 5.2.2 外切于圆方式绘制正多边形 外切于圆方式绘制正多边形,就是已知正多边形的边数和其内切圆的圆心和半径绘制正多边形。 操作步骤如下。 第1~3步,同5.2.1节第1~3步。 第4步,命令提示为“输入选项 [内接于圆(I)/外切于圆(C)]”时,输入C,按回车键。 第5步,命令提示为“指定圆的半径”时,输入内切圆的半径值,按回车键。 【例5-2】 以外切于圆方式绘制正六边形,如图5-4所示。 图5-4 外切于圆方式绘制正六边形 操作如下: 命令:_polygon 单击 图标按钮,启动“多边形”命令 输入侧面数 <4>:6? 输入正六边形的边数6 指定正多边形的中心点或 [边(E)]: 拾取点A 输入选项 [内接于圆(I)/外切于圆(C)] <I>:C? 选中“外切于圆”方式 指定圆的半径:60? 指定正六边形的内切圆半径60 5.2.3 边长方式绘制正多边形 边长方式绘制正多边形,就是指定正多边形一条边的两个端点,然后按逆时针方向绘制出其余的边。 操作步骤如下。 第1、2步,同5.2.1节第1、2步。 第3步,命令提示为“指定正多边形的中心点或 [边(E)]”时,输入E,按回车键。 第4步,命令提示为“指定边的第一个端点”时,利用合适的定点方式指定正多边形任一边的一个端点。 第5步,命令提示为“指定边的第二个端点”时,利用合适的定点方式指定正多边形该边的另一个端点。 【例5-3】 以边长方式绘制正六边形,如图5-5所示。 图5-5 边长方式绘制正六边形 操作如下: 命令:_polygon 单击图标按钮,启动“多边形”命令 输入侧面数 <4>:6? 输入正六边形的边数为6 指定正多边形的中心点或 [边(E)]:E? 选中“边”方式 指定边的第一个端点: 指定边长的一个端点A 指定边的第二个端点:@60<15? 指定边长的另一个端点B 注意: (1)AB的长度决定了正多边形的边长,点A和点B的相对方向决定了正多边形的放置角度。系统按AB的顺序以逆时针方向生成正多边形。 (2)调用“多边形”命令生成的是多段线构成的作为一个整体的正多边形,可以用“分解”命令将其分解成独立的线段,参见例4-11。 5.3 椭圆和椭圆弧的绘制 利用“椭圆”命令可以绘制椭圆和椭圆弧。 调用命令的方式如下。 功能区:单击“默认”选项卡“绘图”面板中的图标按钮。 菜单:执行“绘图”|“椭圆”命令。 键盘命令:ELLIPSE(或EL)。 5.3.1 指定两端点和半轴长绘制椭圆 已知椭圆一轴的两端点和另一轴的半轴长绘制椭圆。 操作步骤如下。 第1步,调用“椭圆”命令。 第2步,命令提示为“指定椭圆的中心点或 [圆弧(A)/中心点(C)]:”时,用合适的定点方式指定椭圆轴的一个端点。 第3步,命令提示为“指定轴的另一个端点”时,用合适的定点方式指定椭圆轴的另一个端点。 第4步,命令提示为“指定另一条半轴长度或 [旋转(R)]:”时,输入椭圆另一轴的半轴长度。 【例5-4】 指定两端点和半轴长绘制椭圆,如图5-6所示。 图5-6 指定两端点和半轴长方式绘制椭圆 操作如下: 命令:_ellipse 单击 图标按钮,启动“椭圆”命令 指定椭圆的轴端点或 [圆弧(A)/中心点(C)]: 拾取一点,指定椭圆轴的一个端点A 指定轴的另一个端点:@120<30? 输入椭圆轴的另一个端点B的相对坐标 指定另一条半轴长度或 [旋转(R)]:40? 输入椭圆另一条半轴长度40 5.3.2 指定中心点、端点和半轴长绘制椭圆 已知椭圆的中心点、一轴的端点和另一轴的半轴长绘制椭圆。 操作步骤如下。 第1步,调用“椭圆”命令。 第2步,命令提示为“指定椭圆的轴端点或 [圆弧(A)/中心点(C)]:”时,输入C,按回车键。 第3步,命令提示为“指定椭圆的中心点:”时,用合适的定点方式指定椭圆的中心点。 第4步,命令提示为“指定轴的端点:”时,用合适的定点方式指定椭圆轴的端点。 第5步,命令提示为“指定另一条半轴长度或 [旋转(R)]:”时,输入椭圆另一轴的半轴长度。 注意:在“草图与注释”工作空间,指定中心点、端点和半轴长绘制椭圆可以直接单击图标按钮。 【例5-5】 指定中心点、端点和半轴长绘制椭圆,如图5-7所示。 图5-7 指定中心点、端点和半轴长方式绘制椭圆 操作如下: 命令:_ellipse 单击 图标按钮,启动“椭圆”命令 指定椭圆的轴端点或 [圆弧(A)/中心点(C)]:C? 选中“中心点”选项 指定椭圆的中心点: 拾取一点,指定椭圆的中心点 指定轴的端点:@60,0? 输入椭圆轴的一个端点A的相对坐标 指定另一条半轴长度或 [旋转(R)]:40? 输入椭圆另一条半轴长度为40 5.3.3 指定两端点和旋转角绘制椭圆 已知椭圆一轴的两端点和旋转角绘制椭圆。 操作步骤如下。 第1~3步,同5.3.1节第1~3步。 第4步,命令提示为“指定另一条半轴长度或 [旋转(R)]:”时,输入R,按回车键。 第5步,命令提示为“指定绕长轴旋转的角度:”时,输入绕长轴旋转的角度值。 【例5-6】 指定两端点和旋转角绘制椭圆,如图5-8所示。 图5-8 指定两端点和旋转角度方式绘制椭圆 操作如下: 命令:ellipse 单击图标按钮,启动“椭圆”命令 指定椭圆的轴端点或 [圆弧(A)/中心点(C)]: 拾取一点,指定椭圆轴的一个端点A 指定轴的另一个端点:@120,0? 输入椭圆轴的另一个端点B的相对坐标 指定另一条半轴长度或 [旋转(R)]:R? 选中“旋转”选项 指定绕长轴旋转的角度:45? 输入绕长轴旋转的角度值45° 注意: (1)方式三通过绕轴旋转圆创建椭圆,旋转角范围为0°~89.4°。 (2)椭圆类型由变量PELLIPSE控制,如果为0创建真正符合数学定义的椭圆,如果为1创建由多段线近似表示的椭圆。 5.3.4 绘制椭圆弧 绘制椭圆弧也可以直接单击图标按钮或调用“椭圆”命令。 操作步骤如下。 第1步,调用“椭圆”命令。 第2步,命令提示为“指定椭圆的轴端点或 [圆弧(A)/中心点(C)]:”时,输入A,按回车键。 第3、4步,同绘制椭圆。 第5步,命令提示为“指定起点角度或 [参数(P)]:”时,指定椭圆弧起始角度。 第6步,命令提示为“指定端点角度或 [参数(P)/夹角(I)]:”时,指定椭圆弧终止角度。 注意:椭圆的第一个端点定义了基准点,如图5-9所示点A,椭圆弧的角度从该点按逆时针方向计算。 【例5-7】 绘制如图5-9所示椭圆弧。 图5-9 椭圆弧的绘制 操作如下: 命令:_ellipse 指定椭圆的轴端点或 [圆弧(A)/中心点(C)]:_a单击图标按钮,启动“椭圆弧”命令 指定椭圆弧的轴端点或 [中心点(C)]: 拾取一点,指定椭圆轴的一个端点A 指定轴的另一个端点:@ ?120,0? 输入椭圆轴的另一个端点的相对坐标 指定另一条半轴长度或 [旋转(R)]:40? 输入椭圆另一条半轴长度40 指定起点角度或 [参数(P)]:?120? 输入起始角度值?120° 指定端点角度或 [参数(P)/夹角(I)]:150? 输入终止角度值150° 5.4 阵 列 对 象 利用“阵列”命令可以通过矩形阵列、环形阵列和路径阵列3种方式来实现复制指定的对象。 5.4.1 矩形阵列对象 矩形阵列即创建由选定对象按指定的行数、行间距、列数和列间距作多重复制的阵列。 调用命令的方式如下。 功能区:单击“默认”选项卡“修改”面板中的图标按钮。 菜单:执行“修改”|“阵列”|“矩形阵列”命令。 键盘命令:ARRAYRECT(或AR)。 操作步骤如下。 第1步,调用“矩形阵列”命令。 第2步,命令提示为“选择对象:”时,用合适的选择对象的方法选择欲矩形阵列的对象,如图5-10所示圆和中心线,按回车键。 第3步,命令提示为“选择对象:”时,按回车键,结束对象选择。 第?4?步,命令提示为“选择夹点以编辑阵列或 [关联(AS)/基点(B)/计数(COU)/间距(S)/列数(COL)/行数(R)/层数(L)/退出(X)] <退出>:”时,输入COU, 按回车键。 第5步,命令提示为“输入列数数或 [表达式(E)] <4>:”时,输入列数为 2。 第6步,命令提示为“输入行数数或 [表达式(E)] <3>:”时,输入行数为 2。 第7步,命令提示为“选择夹点以编辑阵列或 [关联(AS)/基点(B)/计数(COU)/间距(S)/列数(COL)/行数(R)/层数(L)/退出(X)] <退出>:”时,输入S,按回车键。 第8步,命令提示为“指定列之间的距离或 [单位单元(U)] <6.2>:”时,输入列间距为 60。 第9步,命令提示为“指定行之间的距离 <6.2>:”时,输入行间距为40。 第10步,命令提示为“选择夹点以编辑阵列或 [关联(AS)/基点(B)/计数(COU)/间距(S)/列数(COL)/行数(R)/层数(L)/退出(X)] <退出>:”时,按回车键,结束命令。完成“矩形阵列”,如图5-11所示。 图5-10 矩形阵列前 图5-11 矩形阵列后 注意:在AutoCAD 2021中,也可以直接在“阵列创建”上下文选项板中输入相应数值,如图5-12所示。 图5-12 “阵列创建”上下文选项板 操作及选项说明如下。 (1)关联(AS):指定阵列中的对象是关联的还是独立的。 (2)层数(L):指定三维阵列的层数和层间距。 (3)“列”面板中的列数:阵列的列数;介于:列间距;总计:第一列到最后一列之间的总距离。 (4)“行”面板中的行数:阵列的行数;介于:行间距;总计:第一行到最后一行之间的总距离。 (5)“层级”面板中的级别:层级数;介于:层级间距;总计:第一个到最后一个层级之间的总距离。 注意:如果行、列偏移值为正数,则阵列复制的对象向上、向右排列,如果行、列偏移值为负数,则阵列复制的对象向下、向左排列。 5.4.2 环形阵列对象 环形阵列即创建绕中心点复制选定对象的阵列。 调用命令的方式如下。 功能区:单击“默认”选项卡“修改”面板中的图标按钮。 菜单:执行“修改”|“阵列”|“环形阵列”命令。 键盘命令:ARRAYPOLAR(或AR)。 操作步骤如下。 第1步,调用“环形阵列”命令。 第2步,命令提示为“选择对象:”时,用合适的选择对象的方法选择欲环形阵列的对象,如图5-13所示圆和中心线,按回车键。 第3步,命令提示为“选择对象:”时,按回车键,结束对象选择。 第4步,命令提示为“指定阵列的中心点或 [基点(B)/旋转轴(A)]:”时,利用对象捕捉功能捕捉大圆的圆心。 第5步,命令提示为“选择夹点以编辑阵列或 [关联(AS)/基点(B)/项目(I)/项目间角度(A)/填充角度(F)/行(ROW)/层(L)/旋转项目(ROT)/退出(X)] <退出>:”时,输入I,按回车键。 第6步,命令提示为“输入阵列中的项目数或 [表达式(E)] <6>:”时,输入阵列个数为8(包括源对象)。 第7步,命令提示为“选择夹点以编辑阵列或 [关联(AS)/基点(B)/项目(I)/项目间角度(A)/填充角度(F)/行(ROW)/层(L)/旋转项目(ROT)/退出(X)] <退出>:”时,输入F,按回车键。 第8步,命令提示为“指定填充角度(+=逆时针、-=顺时针)或 [表达式(EX)] <360>:”时,按回车键,确认默认填充角度360°。 第9步,命令提示为“选择夹点以编辑阵列或 [关联(AS)/基点(B)/项目(I)/项目间角度(a)/填充角度(F)/行(ROW)/层(L)/旋转项目(ROT)/退出(X)] <退出>:”时,按回车键,结束命令。完成“环形阵列”,如图5-14所示。 图5-13 环形阵列前 图5-14 环形阵列后 注意:在AutoCAD 2021中,也可以直接在“阵列创建”上下文选项板中输入相应数值,如图5-15所示。 图5-15 “阵列创建”上下文选项板 操作及选项说明如下。 (1)关联(AS):指定阵列中的对象是关联的还是独立的。 (2)旋转项目(ROT):复制时是否旋转项目,如图5-16所示,阵列时复制的对象将绕中心点旋转。否则,不旋转。 (a) 阵列时旋转 (b)阵列时不旋转 图5-16 复制时是否旋转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