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筑牢政治思想之魂,编者在牢牢把握这个原则的基础上编写了本书。 全球化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促使各国政府、教育部门更加重视对国民信息素养的培养与提升。信息素养是21世纪人才应具备的重要核心素养,和读、写、算等基础文化素养一样,与每个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息息相关。加强对信息素养能力的提升,是促进信息时代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 信息素养从产生至今,其内涵和评价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根据时代发展要求,我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当前,信息素养主要涉及的内容及其衡量标准普遍包含信息查找与获取、信息存储与管理、信息评价、信息生产与制作、信息交流、信息使用等多方面。针对信息素养的发展要求及评价标准,开展信息素养学习研究是提升信息素养的基本手段。 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是信息查找的过程,是信息素养的研究主体和研究起点,信息资源检索意识、检索策略、检索方法、检索手段及检索技巧与用户可获取的信息资源的质量及信息获取效率密切相关;随着互联网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互联网中的信息越来越多,用户需要对检索到的信息资源进行分析、评价,以从众多检索结果中筛选出最佳目标信息;检索信息的目的是利用信息,目标信息被检索出来后,用户就可以获取该信息,并进一步管理、阅读和利用该信息,发挥信息的最终价值;“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发挥好工具的作用,可以提升做事的效率,面对越来越多的海量文献信息资源,人们开发出了多种旨在提升文献分析、获取、管理能力的工具软件,这些工具软件可以使人们快速捕捉目标信息、深度分析目标信息、高效阅读并管理文献信息,从而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科研人员来说,信息使用及信息生产和制作多数是通过撰写论文体现的,为此,有必要通过开展论文写作技巧方面的学习提升信息利用能力。 基于以上分析,本书作者在近十年从事相关课程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紧随时代发展需要和技术发展现状,从内容的必要性和实用性角度出发,从系统性和重要性的角度考虑,编写了本书。全书按照“信息检索—信息获取—信息管理—信息利用”的逻辑线索进行章节安排,按照“理论先行,实践紧随”的特点编排知识内容,操作步骤详细,便于读者学习操作。本书内容不仅适合从事科学研究的相关人员阅读,也非常适合用作高等院校教材,对其他类别的人员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书通过辅以一定的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加深读者对本章内容的思考和理解,通过为每章提供配套学习PPT,使读者能够快速捕获本章的重点内容,该PPT也可供教师教学使用。本书第1章介绍信息素养及与后续内容密切相关的名词概念,起到统领全书的作用;第2章介绍网络信息资源检索基础知识;第3章介绍常见信息检索工具及信息检索技巧;第4章介绍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及常用工具;第5章介绍中文文献数据库及使用方法;第6章介绍文献管理工具软件知网研学的使用;第7章介绍常用外文文献数据库及使用方法;第8章介绍文献管理工具软件EndNote的使用;第9章介绍文献分析软件CiteSpace的使用;第10章介绍论文写作与排版技巧。本书第1章、第2章、第5章、第6章、第10章由马延周编写,第3章、第4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由种惠芳编写。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编者所在单位的大力支持,并获2019年校级教材建设立项。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吸收借鉴了国内外大量文献的资源及众多专家、学者和同行的研究成果、论著、论文及相关材料,对于这些材料,我们尽可能以参考文献的形式进行了罗列。此外,作者所在单位的部分专家、同事和学员也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此,谨向给予我们帮助和支持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虽然我们非常认真地进行了本书的编写工作,但由于水平所限,且由于网络信息资源更新迅速,信息资源检索、获取、分析与管理的方法策略及手段工具也不断更新演变,使用时难免会有所出入,敬请同仁和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我们修正和完善。 马延周种惠芳 2023年3月 河南·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