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前言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距离上一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出版,已经过去了三年有余。 这三年来,云、管、端的协同发展为数字化服务领域提供了新的爆发点,教育领域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智慧校园建设已呈燎原之势,信息化教学已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然而,教学形态信息化又给广大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后疫情时代,某些信息化教学技能已融入教学设计,成为教师们的必备技能。笔者认为师范生唯有提升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顺应深化教育改革的浪潮,当好新时代教育行业的排头兵。 本书第1版出版后反响极好,据读者反馈,《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一书对高效整合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能大有裨益。实际上,本书不仅是一本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工具书,同时还是一本教学软件的应用说明书。书中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不同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和资源制作方法,探讨用科技为教学赋能的实践案例。 经过多年教学的实践,笔者深入思考了教学设计的内涵及促进信息技术效能最大化的途径,并把这些心得融入《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第2版)里。同时,本书新增了教学计划、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文件、软件操作的视频教程等数字化资源,并修正了第1版中不准确的细节描述,希望本书能给您的教学工作带来帮助。 本书主要内容 本书力戒知识的生搬硬套,在编写过程中不忘引入新技术并注重对知识点深入浅出的解读,适合有一定计算机和教育理论基础的读者学习,全书通俗易懂,读者可在短时间内事半功倍地学习书中所有案例操作。 全书共有9章,主要侧重技术与应用两大部分,具体如下。 第1章——信息化教学概论。该章介绍信息化教学的含义、发展历程及对教育的影响、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概述、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概述等内容; 第2章——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资源制作与实例。该章介绍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制作技巧、平台部署与教学设计实例等内容; 第3章——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设计、资源制作与实例。该章深入讲解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资源制作技巧、微课平台及其部署与教学设计实例等内容; 第4章——面向协同学习模式的教学设计、资源制作与实例。该章首先介绍协同学习模式的内涵、特征与发展历程,然后深入讨论协同学习模式下的教学设计、协同学习的课程资源制作与获取技巧、协同平台的教学部署与教学设计实例; 第5章——移动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资源制作与实例。该章首先介绍移动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与发展历程,然后重点说明移动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制作技巧、平台部署与教学设计实例; 第6章——基于微信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教学设计、资源制作与实例。内容包括基于微信的学习支持服务设计、微信教学资源制作技巧、应用技巧与实例; 第7章——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评价。该章旨在帮助读者掌握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含义、发展历程、方法体系,在不同环境下实施教学评价的策略以及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评价的技术工具; 第8章——社会性软件的教学应用。讲解实验类软件、作业类软件、试卷类软件、分享类软件、家校类软件和寓教于乐类软件等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9章——新技术在信息化教学中的应用及展望。列举智慧教室、虚拟实验室、电子书包、3D打印技术、VR技术、AR技术、交互技术等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本书特色 (1) 学习脉络清晰,在每章学习内容前给出了学习目标、知识导图和学习要点。 (2) 案例丰富,技巧多变,涵盖32个知识点案例和操作技巧。 (3) 知识学习与具体课程的制作相结合,可操作性强。 (4) 语言通俗易懂,拓展阅读趣味性强。 配套资源 为便于教与学,本书配有100分钟微课视频、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学设计表(思政版)、教学进度表、习题答案。 (1) 获取微课视频方式: 读者可以先扫描本书封底的文泉云盘防盗码,再扫描书中相应的视频二维码,观看教学视频。 (2) 获取教学课件方式: 先扫描本书封底的文泉云盘防盗码,再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 (3) 其他配套资源可以扫描本书封底的“书圈”二维码下载。 读者对象 本书可作为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教师以及其他有信息化教学需求的教研人员的参考书,目的是让他们了解信息化教学的方法。 本书由华中师范大学的吴彦文教授主编;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曹双双、邵风华、徐寅琛、陈宇迪、韩园、谭溪晨、王伦等人为本书的资料收集与文字输入、绘图、视频录制等作了大量工作,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和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编者2022年2月 第1版前言 信息化教学的概念始于20世纪90年代美国所提出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伴随着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相继应用与普及,信息化教学也经历了萌芽阶段、互联共享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入整合阶段,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智能教学阶段。这是因为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受场所、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且灌输式、应试式的教育模式不再符合我国长期发展的人才战略目标。而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易得,信息化教学所具有的个性化学习、自主化学习、学习管理自动化、学习环境虚拟化等特点更适合学习者终身学习的需求。 今天,各种教学软件、教学网络平台不断涌现,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设备也在不断更新,信息技术已经深度融合到了教育领域的方方面面,不仅变革了教学方式、教学结构与教学媒介,还变革了教学情境的构建与教学评价、教学互动等环节。未来,智慧教室、虚拟实验室、电子书包、3D打印技术、VR技术、AR技术、交互技术等新型技术更会在教学中普及,这些都需要教师掌握信息化教学的技能。因为教师是信息化教学过程的主导者,他们主动地、与时俱进地提高自身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书的阅读对象是: 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研究生。 在职教师。 对信息化教学有需求的教研人员。 全书共分9章,主要侧重于技术与应用两大部分,涉及信息化教学的相关概念、关键技术以及一些典型教学案例的分析和应用,包括各种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技巧。考虑到信息化时代,信息知识、信息产品更新较快,本书还在最后展望了未来教学的发展趋势。全书内容具体如下。 第1章主要涉及信息化教学的基本概念及特征、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历程、信息化教学设计步骤和信息化教学模式等基本问题。 第2章先介绍了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与发展历程,然后重点介绍了该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流程、课件制作技巧、平台部署与教学设计实例。 第3章先介绍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与发展历程,然后重点介绍了该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流程、微课制作技巧、平台部署与教学设计实例。 第4章先介绍了协同学习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与发展历程,然后重点介绍了该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流程、协同学习资源制作技巧、协同平台的部署与教学设计实例。 第5章先介绍了移动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与发展历程,然后重点介绍了该模式下的教学设计流程、教学资源制作、平台部署与教学设计实例。 第6章重点介绍了基于微信的学习支持服务设计、微信后台的教学资源制作、内容部署与教学设计实例。 第7章主要涉及信息化教学评价的概念与特征、信息化教学评价的发展历程、教学评价方法体系、在不同环境下实施教学评价的策略以及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评价的技术工具等基本问题。 第8章主要介绍了几种社会性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技巧,有实验类社会软件、作业类社会软件、试卷类社会软件、分享类社会软件、家校类社会软件等在教学中的应用。 第9章主要介绍了智慧教室、虚拟实验室、电子书包、3D打印技术、VR技术、AR技术、交互技术等新技术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本书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在每章的学习内容之前均给出了学习目标、知识导图、学习要点,并且在每章的后面又给出了本章小结; 为了加强学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自主研究,每章的后面给出了思考与探索问题; 同时,本着“学为所用”“知识学习与具体课程的制作相结合”的指导思想,每章都精心选择了参考文献,读者可以进行拓展性阅读。 本书可作为师范类本科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作为在职教师以及其他有信息化教学需求的教研人员的参考书,目的是让读者了解信息化教学的方法。为此,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不忘引入新技术,并且注意知识点介绍得深入浅出。我们相信本书会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本书由华中师范大学的吴彦文教授主编。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胡炎贵、刘闯、常栋杰、张嘉蓉、牛晓璇、李青、李斌、汤海波、黄凯、张楠等也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工作,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和同行专家批评指正。 作者201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