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20世纪60年代,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Gordon B.Davis教授首次开设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此后,国内外许多大学相继开展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和研究。随着管理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已经成为融合管理学、信息科学、经济学等领域知识的新兴交叉学科。“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是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各本科专业的基础课,同时也是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各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管理信息系统”将现代管理理论与先进的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同时融入系统科学、行为科学、经济学、运筹学、统计学等诸多学科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现代企业运营与管理不可或缺的基础平台。在实践效益与应用潜力的推动下,“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一直在高校管理类学科专业建设中处于重要地位,并受到广泛关注。 当前教育部正在推进的“新文科”建设,主要思路是突破传统的文科思维,强调跨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人才。作为培养优秀管理人才的重要阵地,高等院校管理类各专业必须主动响应“新文科”建设战略要求,在人才培养中融入“新文科”建设的精神实质,侧重于培养能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实际管理问题并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复合型专门人才。作为一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综合性课程,“管理信息系统”旨在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创新的能力。该课程定位符合“新文科”建设对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 鉴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国内外近年来出版了多种“管理信息系统”系列教材,这些教材各有所长,为“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和帮助。作者作为长期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及其相关课程教学的高校教师,所在教学团队成员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积累教学经验和成果,在超星“学银在线”平台建立了“管理信息系统”在线课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校“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入选2021年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此背景下,我们决定编写这本教材,将我们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理解以及“新文科”战略的相关理念体现到教材中,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 本书共分16章。第1章介绍了信息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划分,同时介绍了信息系统的学科范畴; 第2章介绍了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介绍了企业中的不同信息系统,从职能维度、层次维度、领域维度等多个维度对信息系统进行分类; 第3章介绍了信息系统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包括信息系统与企业战略的匹配及对企业战略的支持; 第4章介绍了信息系统的伦理、安全策略与法律法规; 第5章从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网络3方面介绍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第6章主要介绍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和数据库系统涉及的基本概念,包括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等; 第7章介绍了数据挖掘与大数据分析相关技术,特别讲解了大数据分析的主要应用场景; 第8章介绍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知识管理系统、业财税审综合一体化系统等; 第9章介绍了与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相关的管理信息系统; 第10章介绍了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分类,并对人工智能及其相关应用进行了探讨; 第11章介绍了信息系统规划的常用模型与方法,包括企业系统规划法、关键成功因素法以及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第12章介绍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包括系统规划、分析、设计、实施等几个步骤; 第13章主要介绍了信息系统的维护和评价; 第14章主要介绍了信息系统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概述了商业模式创新基本理论,特别是对平台经济与平台企业治理进行了讨论; 第15章从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的角度,介绍了信息系统的两个研究视角、研究主题、研究方法及相关理论; 第16章介绍了管理信息系统的若干发展趋势。为方便任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每章附有课程思政融入点。 全书由张劲松拟定篇章结构并负责统稿工作,张劲松、李超锋、毕达宇和杨单共同负责全书文稿的审定。本书的编写过程历时三年,前后有张劲松、李超锋、毕达宇、杨单、杨斌、张宇、苏亚民、王梅源、陈传红、金亚男、马林茂、于同洋、杜文华、叶娟、杨健、胡丹丹、刘雯琪等17位老师参与,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编写分工如下: 马林茂负责第1、11章; 金亚男负责第2、6、8章; 于同洋负责第3、16章; 毕达宇负责第4、12、14章; 杨单负责第5、7、13章; 陈传红和于同洋共同负责第9章; 张劲松负责第10、15章。其余几位老师负责对章节进行调整、校对和修订。王梅源对本书的编写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建议,黄华、张楷东、阮丹阳、王飙、鲁琰玙、何彬等研究生全程参与了部分书稿的资料收集和文字处理工作。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团队原负责人郑双怡教授多年来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教学和研究工作,为本书编写奠定了重要基础。在此表示特别的感谢和敬意。 本书编写时力图在内容上全面涵盖传统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内容,同时讨论了新技术给商业及管理带来的影响,包括商业情境下的信息伦理、信息系统驱动下的商业模式创新等,并对思政元素如何融入“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提出若干建议。本书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教材和著作,特别是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在此对这些资料的作者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2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