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前言 作为将课程思政与程序设计相结合的教材,《Python程序设计》(思政版)已经出版两年多了。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 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并积极将其付诸实践。同时,为贯彻执行国家教材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关于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并融入教材的通知》〔国教材办(2022)号〕文件要求,提供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师生所需的优质课程思政教材,成为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本着对读者负责的精神,我们在本次修订工作中认真审阅了原书,根据教学要求对其中部分内容进行调整,更正了错误和疏漏之处,并对文字进行了进一步的精细加工。 本版在内容上主要做了如下改动: 对第1章“绪论”进行了部分重写,Python安装增改到最新版本; 第2、3章的思政案例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修订; 第4章增加了列表生成式并重写了个别实例; 第5章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main函数与模块内容,修订了思政案例; 第7章删除了原有的文件压缩与解压缩, 增加了Excel文件的操作、图像文件的操作和json模块的使用; 增加了第9章常用库; 将原来的第9章Python综合应用实例改为第10章,内容由新冠疫情数据爬取及分析更改为空气质量数据爬取及分析。 本教材同步配套实验实训用书《Python程序设计实验实训》(微课视频版)、用于课堂教学的PPT演示文稿和用于学生进一步巩固学习的视频讲解、作业及所有实例的源码。更多后续教学资源正在开发,为使用本书的读者提供更大的支持。 对于广大读者提出的建议和意见,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2024年2月 配套资源 第1版前言 Python是一种高层次的结合解释性、编译性、互动性并面向对象的脚本语言,以“简单、优雅、明确”的设计哲学成为高校新工科各专业学生首选的编程语言。为贯彻落实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所有专业课程均需加强学生工程伦理教育的目标要求,本书在全面系统讲解Python程序设计的同时,结合程序的特点将思政元素渗透到具体章节,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其中蕴含的思想价值及人文精神,增强课程的知识性、引领性和时代性,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达到寓教于学的目的。 本书内容组织 本书从初学者的角度,提供从零开始学习Python所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本书共分为9章。 第1章从Python发展历史入手,介绍Python编辑环境的搭建和使用,以及集成开发环境PyCharm的安装和使用。 第2~4章是本书的语法核心部分,介绍了Python的数据类型(数值型、字符串、列表、元组、字典和集合),Python的3种流程控制结构等主要语法知识和基本算法。 第5章是函数部分,介绍了函数的定义、使用及与函数相关的多种知识。 第6章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讲解类的定义与对象的创建,类成员的可访问范围,类的属性和方法,特殊方法和运算符重载,继承与多态性等内容。 第7章是文件和目录操作,讲解文件的概念,文件的常用操作,文本文件的操作,序列化与二进制文件的操作,CSV文件的操作,文件与目录操作常用的os和os.path模块、shutil模块,以及文件的压缩与解压缩等内容。 第8章是异常处理,讲解异常的概念,Python异常类的层次结果,Python的异常处理机制,自定义异常类和断言等内容。 第9章是综合应用实例,将Python的网络爬虫和数据可视化技术应用于新冠疫情数据的获取和可视化。 本书结合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政题目和案例,引导学生在学习Python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 其中第1~3章由王霞编写,第4章由王书芹和宋杰鹏编写,第5章由王书芹编写,第6~8章由郭小荟编写,第9章由梁银和魏思政编写,全书的统稿和校对由刘小洋完成。 本书特色 (1) 实例丰富。编者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在对学生的认知充分了解的前提下精心设计与编排了大量实例,易于学生理解、掌握与应用。 (2) 思政元素。本书是将课程思政与程序设计相结合的新型教材,深刻挖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现实社会中学生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中的思政元素,将其完美地嵌入学习任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帮助学生塑造价值观和人生观。 (3) 学以致用。每章都附加思维导图、实战任务,学生可以边学习,边总结,边实践。 (4) 视频讲解。书中每个关键章节或知识点都配有精彩详尽的视频讲解,能够引导初学者快速入门,感受编程的快乐和成就感。 读者对象 零基础的编程爱好者。 Python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学生。 高等院校的教师和学生。 大中专院校或者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和学生。 读者服务 为方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学习,本书配套提供教学大纲、实验大纲、课件、源代码(扫描前言下方二维码下载)和讲解视频(扫描书中二维码观看)。 本书由江苏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多名资深教师共同编写。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编者本着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力求精益求精,达到最优效果。但由于时间和学识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诸位同行、专家和读者指正。 致谢 本书的编写是在江苏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完成的,得到了智能科学与技术系全体教师的帮助,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感谢每一位选择本书的读者,希望您能从本书中有所收获!也期待您的批评和指正! 编者2021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