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审计对象的信息化使得审计信息化成为必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电子数据审计的研究与应用成为近年来审计信息化领域的热点问题。伴随着审计信息化的浪潮,作者15年来一直致力于审计信息化方面的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工作。为了适应信息化环境下审计事业的发展,满足高等院校开设数据审计课程以及相关审计人员学习数据审计技术的需要,根据多年来开设这门课程的经验,作者于2008年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及应用》,2012年出版了第二版,2016年出版了第三版,本书现已被国内百余所大学选作教材,已十余次印刷,先后被评为“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全国电子信息类和财经类优秀教材、“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书中所总结和提出的审计信息化理论体系被广大同行所采用和推广。应广大教师和读者的要求,结合近三年的教材应用经验和大数据审计的最新进展,作者对第三版的内容做了进一步的修订。相对于第三版,第四版的主要变化表现为: 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上均加强了大数据审计的内容,每章都增加了大数据审计的相关内容,如大数据审计工具简介、大数据审计数据采集方法、大数据审计数据预处理方法、大数据审计数据分析方法、大数据环境下的联网审计方法、大数据环境下的电子数据审计方法、大数据环境下的信息系统审计方法等,并在第9章系统地分析了大数据审计相关知识; 在实验教学上加强大数据审计实践操作能力,修订和增加了3个实验模块,实验不仅涵盖了原有的基于通用软件Excel、Access、SQL Server,国外审计软件IDEA,国内审计软件AO以及作者根据电子数据审计教学的需要所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数据审计模拟实验室软件V1.0的数据审计实验,而且还设计了基于数据库工具、R语言和Python语言的大数据审计实验,可供高等院校根据自身所具备的实验条件和教学需要选择开设所需的课程实验。
内容
早在本书的第一版中,作者就把我国开展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概括为面向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审计,也可以称为电子数据审计。目前,电子数据审计是国内外审计领域关注的重点,2014年12月,国家审计署机构调整,增设了电子数据审计司,这充分说明当前电子数据审计在我国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随着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的发展,大数据审计成为目前审计领域研究与应用的热点问题。审计署在2013年12月27日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 积极跟踪国内外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新进展、新动态,探索在审计实践中运用大数据技术的途径,为推动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信息化建设做好准备。2015年12月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指出“创新审计技术方法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一个重要手段,要求构建大数据审计工作模式,提高审计能力、质量和效率,扩大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2017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审计监督的若干意见》提出“创新审计理念,完善审计监督体制机制,改进审计方式方法”。在中国审计署的倡导下,世界审计组织大数据审计工作组于2016年12月成立,并于2017年4月18日在南京召开第一次会议。国家审计署胡泽君审计长在2018年1月召开的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积极推进大数据审计”。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习近平2018年5月23日在主持召开的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要坚持科技强审,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国外实务界也高度关注大数据在审计中的应用,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2017年发布了《理解与审计大数据》指南。
本书力求全面反映审计领域国内外的新成果,特别是大数据审计的研究与应用。在内容安排上: 第1~6章内容供读者掌握电子数据审计的基础理论知识,这部分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审计信息化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随后介绍了开展面向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电子数据审计)所需的相关基础知识,分析了国内外常用的审计软件; 在此基础上,结合案例重点分析了面向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电子数据审计)的关键步骤: 审计数据采集、审计数据预处理和审计数据分析。第7~9章内容供读者了解审计信息化新的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特别是新的热点问题,如大数据审计等。附录中基于Excel、 Access、SQL Server、IDEA、AO以及电子数据审计模拟实验室软件V1.0,设计了6个基本实验模块,另外,还设计了3个大数据审计的实验模块,满足了不同高等院校在不同环境下都能很好地开设实验课程的需要。
本书每部分内容都从常用审计方法到大数据审计方法进行介绍。本书既保留了前三版的经典内容与理论知识框架,同时又与时俱进,新增加了目前大数据审计的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




特色
作为一本高等院校的教材,仅仅讲解如何应用数据审计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有相应的系统理论知识。本书是在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多年高等院校教学经验与审计行业实践与实务培训的基础上完成的。本书紧扣当前我国开展的面向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电子数据审计)的现状和特点,在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审计信息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结合案例,系统地分析了面向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电子数据审计)的概念、原理以及技术方法。本书设计了9个实验模块,满足了各种条件下开设课程实验的需要。此外,本书还系统地介绍了持续审计、联网审计和大数据审计等审计前沿理论与应用。因此,本书具有前沿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理论联系实际等特点。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学习大数据审计的实务教材,也可作为审计人员学习大数据审计的理论教材。
对象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审计、会计、财务、信息管理和计算机等各相关专业的教材,可供本科生、研究生(特别是审计、会计硕士)两个层次的读者使用,也可作为审计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教材或业务学习资料,还可作为审计专业人士、审计科技工作者的参考书。
致谢
在本书第一版到第四版的写作过程中,南京审计大学以及国家审计署等审计实务部门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对本书写作的指导思想和内容框架结构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意见。
本书第一版到第四版先后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 71572080、70971068、7070101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 14YJAZH006、08JC630045),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编号: 教外司留[2012]940号)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20060390281),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 13GLC016),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项目编号: 2014XXRJ015),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项目编号: 苏教师[2010]27号),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以及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等项目的资助。
清华大学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的相关教学材料、实验数据和教学软件,可从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www.tup.com.cn)下载。
本书不足之处,恳请读者不吝赐教指正,作者将在第五版中进一步完善。

陈伟2020年3月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