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思维已经成为人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同时,计算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融合,正在引领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智能社会。本书以计算思维为切入点,充分体现了“信息素养普适化、计算思维差异化、操作技能个性化” 教学改革的思想。

本书以“计算思维”为导向,非常适合全国高校作为计算机教材,开展普适教育。希望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可在短时间内了解计算机的基础和前沿知识。本书共有9章和附录中的4个实验指导。
第1章计算机与计算思维。介绍了计算机的诞生,计算机发展,计算机的特点、分类及应用,计算机发展趋势和新型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思维基础和计算机文化。

第2章计算机信息表示。介绍了0和1的信息世界,计算机中的数制与运算,数值的表示,字符编码,多媒体信息的数字化和条形码的编码。

第3章计算机系统。介绍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微型计算机系统和操作系统。
第4章算法与程序设计。介绍了算法,算法的设计与分析,程序设计语言,程序设计方法与过程和Python语言基础。

第5章数据库概述。介绍了数据库的发展,数据库系统与体系结构,数据模型,结构化查询语言,数据库系统的开发工程和区块链简介。

第6章大数据及相关技术。介绍了大数据,大数据下的云计算,大数据分析。
第7章计算机网络概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网络硬件与软件,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Internet基础与应用,移动
互联网和物联网。
第8章信息安全与信息伦理。介绍了信息安全和信息伦理。
第9章人工智能概述。介绍了初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现代方法,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和人工智能行业应用。
附录中的4个实验指导分别为文档处理、程序的初步认识、数据库简单应用、简单网页制作。
本书特色 
(1) 注重计算机学科的思维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内容涵盖当前计算机最新技术。
(2) 全方位地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材中,引领教材改革,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利用
“赋能加油站”和“扩展阅读”两个栏目,为赋能教育的开展奠定了知识基础,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致力于开启学生内在潜力和学习动力,向学生注入团队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既赋予学生计算能力,又传递给学生爱国、敬业的正能量,从而实现教育赋能。

(4) 本书配有4个实验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团队协作创新的工作理念,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在拓展创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并培养主动学习、经验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配套资源




为便于教学,本书配有教学课件、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考试试卷及答案、习题答案、200分钟实验指导微课视频。
(1) 获取实验指导微课视频方式: 读者可以扫描书中相应的视频二维码,观看教学视频。
(2) 其他配套资源可以扫描本书封底的课件二维码下载。
读者对象
本书主要面向全国高校师生及相关领域的读者。
本书由刘添华、刘宇阳任主编,杨茹主审,第1章由葛冬梅编写,第2、6章由郑妍编写,第3章由郁宇编写,第4章由刘添华编写,第5章由崔琨编写,第7章由刘宇阳编写,第8章中8.1节由刘添华编写,8.2~8.5节由郁宇编写,第9章由周丽娜编写,实验指导由史文集编写。黄成哲、雷国华、靳敏、王鑫、王姝音、赵兰波、韩咏为此书的编写也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诸多资料,在此对相关作者深表感谢。限于个人水平和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2020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