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网络互联技术实验环境搭建1
1.1实验一: 安装并熟悉Packet Tracer仿真环境1
1.2实验二: 安装并熟悉GNS3仿真环境16
1.3实验三: 安装并熟悉EVENG 仿真环境31第2章网络互联设备及互联介质36
2.1实验一: 认识网络互联设备思科交换机36
2.2实验二: 认识网络互联设备思科路由器37
2.3实验三: 认识网络互联设备思科防火墙41
2.4实验四: 网络互联介质双绞线的制作41第3章网络设备基本配置45
3.1实验一: 利用Console口对网络设备进行配置45
3.2实验二: 网络设备常见配置模式49
3.3实验三: 网络设备常见配置命令55
3.4实验四: 利用Telnet对路由器进行远程配置68
3.5实验五: 利用Telnet对交换机进行远程配置71
3.6实验六: 利用Web对路由器进行配置73
3.7实验七: 利用Web对交换机进行配置74
3.8实验八: 思科发现协议(CDP)实验75第4章交换机广播隔离及网络健壮性增强技术81
4.1实验一: 同一台交换机基于端口VLAN的基本划分81
4.2实验二: 同一台交换机将连续多个端口划分到一个VLAN84
4.3实验三: 同一台交换机不连续多个端口划分到一个VLAN85
4.4实验四: 同一台交换机部分连续部分不连续端口划分到
一个VLAN87〖3〗4.5实验五: 跨交换机基于端口VLAN划分88
4.6实验六: 交换机VTP配置95
4.7实验七: 生成树协议(STP)基本实验99
4.8实验八: EVENG仿真环境下利用PVST实现网络负载
均衡102
4.9实验九: 交换机端口聚合配置111第5章直连与静态路由技术116
5.1实验一: 直连路由116
5.2实验二: 静态路由配置118
5.3实验三: 浮动静态路由配置121
5.4实验四: 默认路由配置125第6章动态路由技术129
6.1实验一: RIPv1路由配置129
6.2实验二: 验证RIPv1局限性132
6.3实验三: RIP计时器工作过程验证实验136
6.4实验四: RIPv2基本路由配置140
6.5实验五: RIPv2下的不连续子网路由配置141
6.6实验六: RIPv2下的VLSM路由配置145
6.7实验七: RIP路由协议综合实验 147
6.8实验八: RIPv2下的手动汇总路由配置153
6.9实验九: RIPv2下的路由验证配置157
6.10实验十: RIPv1与RIPv2混合路由配置160
6.11实验十一: OSPF基本路由配置164
6.12实验十二: 配置OSPF默认路由传播168
6.13实验十三: OSPF认证配置 170
6.14实验十四: EIGRP基本路由配置176
6.15实验十五: 配置EIGRP负载均衡189
6.16实验十六: 配置关闭EIGRP路由自动汇总194
6.17实验十七: 配置EIGRP邻居认证201〖3〗6.18实验十八: 配置混合路由协议205第7章三层交换、VLAN间通信及DHCP技术210
7.1实验一: 利用路由器实现VLAN间通信210
7.2实验二: 配置单臂路由213
7.3实验三: 配置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通信217
7.4实验四: 配置DHCP服务器227第8章访问控制列表及端口安全技术232
8.1实验一: 配置标准编号访问控制列表232
8.2实验二: 配置路由器扩展编号访问控制列表过滤ICMP流量237
8.3实验三: 配置路由器扩展编号访问控制列表限制相关应用241
8.4实验四: 配置三层交换机扩展编号访问控制列表247
8.5实验五: 配置命名访问控制列表254
8.6实验六: 设置交换机端口最大连接数的安全配置260
8.7实验七: 交换机端口地址绑定安全配置261第9章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265
9.1实验一: 配置静态NAT 265
9.2实验二: 配置动态NAT269
9.3实验三: 配置PAT270第10章广域网技术273
10.1实验一: 配置PAP单向认证273
10.2实验二: 配置PAP双向认证275
10.3实验三: CHAP单向认证配置277
10.4实验四: CHAP双向认证配置278
10.5实验五: 帧中继配置280
10.6实验六: IPSec VPN配置285
10.7实验七: GRE over IPSec VPN配置289〖3〗第11章大型校园网组建294
11.1实验一: IPv4校园网组建配置294
11.2实验二: IPv6校园网组建配置299参考文献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