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在充分考虑“新工科”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中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及大数据基础素养能力的新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学科和专业特点,根据《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14》(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的要求,组织多年从事大学信息基础通识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教师,结合信息科学和大数据技术最新的应用技术和研究成果,编写了本书。 本书在写作上所追求的目标和效果是以原理为依据,通过实践融会贯通。因此,本书坚持以实验和习题为手段,以提高动手能力为目标,力求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将晦涩理论通俗化,使得本书更加易读易懂、易教易学。在选材方面,以全面、基础、典型、新颖为原则,按通识课的性质和水准确定各章节实验和习题的内容和深度。书中涉及人工智能的诸多操作,但对于较深入和较专业的内容则以入门为准则。 本书内容以人工智能与数据处理技术应用过程为主线,共分为两部分: 实验和习题。第一部分让读者熟悉人工智能与数据处理基础涉及的实验,并以案例为驱动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第二部分通过习题的方式巩固所学理论和操作知识。 本书数据库的软件环境是Microsoft Access(以下简称Access)。通过本书的学习,学生将对数据存储设计与Access数据库管理、数据存储中的表与关系、查询、数据分析语言——Python、数值数据智能分析技术、文本数据智能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数据分析方法等内容有较为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并能熟练掌握利用Python程序设计语言完成简单的数据获取、数据存储、数据智能分析和数据可视化展示等数据智能分析技术,提高计算思维和智能计算思维,为学习信息科学相关后续课程和利用信息科学的有关知识与工具解决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本书内容较多,案例丰富,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部分章节内容和案例进行选取和裁剪。为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本书建议教师按照原始章节顺序介绍数据智能分析的应用路线与过程,以便开展课程实践教学。 本书由张承德和杨璠任主编,负责全书的编写、统稿和总撰; 由朱平、蔡燕、马霄、张志、王倩、李向、易灵芝、胡景浩任副主编。其中,第1章由杨璠执笔,第2章由朱平执笔,第3章由蔡燕执笔,第4章由马霄执笔,第5章由张志执笔,第6章由张承德执笔,第7章由王倩执笔。李向、易灵艺、胡景浩参与了实验、习题和参考答案的验证工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务部、信息与安全工程学院的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同时清华大学出版社为本书的顺利出版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在此一并致以深深地感谢。 本书提供源代码、案例素材,读者可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 源代码 案例素材 全书网址 本书配有电子版题库,读者可扫描封底的题库刮刮卡,完成在线作题。 尽管编者对本书内容进行了反复修改,但由于水平和时间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作者 2025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