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三大战略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企业计算机网络不仅需要支持数据文件的传输和企业运营的各种关键活动,还必须能够提供可靠的功能,保障本地和远程用户对网络资源的安全访问。交换机和路由器是构建与互联各种规模企业网络的基本设备。作为从事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全面掌握网络互联的基本知识,能够根据不同用户需求,利用交换机、路由器等常用网络互联设备完成企业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构建、管理和维护工作。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贯穿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理念,结合工程实际,反映岗位需求,按照利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互联设备组建和管理企业计算机网络的工作领域展开,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将理论知识综合到各项技能中。本书包括8个工作单元,每个工作单元由需要读者亲自动手完成的工作任务组成,读者可以在阅读本书时同步进行实训,从而掌握利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组建和管理企业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突出了以下特色。
1. 采用任务驱动模式
本书按照利用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互联设备组建和管理企业计算机网络的工作领域选取了8个工作单元,共有30个典型工作任务,每个典型工作任务包括任务目的、任务导入、工作环境与条件、相关知识、任务实施和任务拓展6部分,力求使读者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真正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基本职业能力。其中,任务目的部分是一项任务应实现的知识和技能目标;任务导入部分提出了实际问题,给出了要完成的典型工作任务;工作环境与条件部分是完成任务所需的软、硬件要求;相关知识部分介绍了一项任务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帮助读者理解完成任务所需的技术要点;任务实施部分给出了完成工作任务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任务拓展部分是需要读者独立完成的新任务,以帮助读者实现对相关技术和操作方法的掌握、巩固和提高。
2. 优化教材形态
教材建设的中心是教材内容,而教材能否真正满足教学需要,关键在于教材形态。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网络产品工作手册的编写方式,通过对网络组建和管理中相关对象、内容、工具、方法等要素的梳理,引导读者建立整体的工作逻辑;每个工作任务的方案设计、操作实施、成果检验等都需要读者根据教材的引导动手完成,读者使用教材的过程就是“做中学”的过程,可以获得直接的经验。为更好地满足信息化和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读者可以通过本书每个工作任务提供的二维码,获取与该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微课视频和数字活页。其中,微课视频部分是对工作任务具体实施过程的讲解和操作演示;数字活页部分是在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应注意和思考的关键问题,需要读者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同步进行回答,以引导读者对相关的技术要点和实际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记录和反思。另外,本书的每个工作任务还配有辅助文件,以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素材或展示任务完成的具体结果,读者可以通过清华大学出版社官网(www.tup.com.cn)下载。
3. 紧密结合教学实际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学习中,需要由多台计算机以及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互联设备构成的网络环境,而且计算机网络相关产品的种类很多,管理与配置方法也各不相同。考虑到读者的实际条件,本书选择了具有代表性且被广泛使用的Cisco公司的产品为例,主要的工作任务及其配套资源依托于网络模拟与建模工具Cisco Packet Tracer 8.0环境。读者可以利用本书介绍的Cisco Packet Tracer在一台计算机上模拟网络环境,完成本书绝大部分的工作任务,也可以在教材引导下选择其他同类产品完成相应的实训操作。另外,本书的每个工作任务都配有读者可以反复观看的微课视频,以及需要读者同步思考的问题和独立完成的拓展任务,这有利于读者对相关知识点的思考和对操作技能的不断强化,并可以随时检查学习效果。
4. 参考相关职业标准和技能大赛规程
职业标准源自生产一线,源自工作过程。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奇安信科技集团、神州数码集团等行业知名企业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参考了Cisco认证网络支持工程师、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中级)网络工程师、网络系统建设与运维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相关职业标准和企业认证中的要求,并结合世界技能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络系统管理及其他相关赛项的规程,力求使所有内容紧跟技术发展,突出职业特色和岗位特色。
本书由丁喜纲主编,安述照、毕军涛、涂振任副主编,刘晓霞、万晓燕、曹艳乔参与了部分内容的编写工作。本书在编写过程中查阅了Internet上公布的很多资料,并参考了国内外相关的一些著作和文献,在此对所有作者致以衷心的感谢。
编者意在为读者奉献一本实用并具有特色的教程,但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书中难免有错误和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3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