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什么要写这本书 近年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十分迅猛,而HTML5开发也受到了世界各顶级软件公司的极力推崇,并获得大量投资,苹果公司、谷歌公司、微软公司、W3C的一次次联盟正说明了这点。目前主流移动操作系统(iOS、Android、HarmonyOS)以及主流的浏览器对于HTML5的高支持度,也更加突显了HTML5技术在移动设备端的地位。 HTML5技术从诞生以来,就具备跨平台开发的特性,目前国内外已经有很多基于HTML5的跨平台开发工具,你并不需要任何原生应用编程经验,只需要一些HTML的相关知识,懂一些CSS和JavaScript,运用工具中所提供的各种丰富的功能模块,便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具备完美原生体验的App开发。现在广为流行的小程序也大量应用了HTML5开发的相关技术。HTML5技术让移动开发更简单,更适合开发当今流行的移动应用。 目前已经有大量App是全部或部分基于HTML5技术的,这个比重还在不断上升。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开发热潮,各大企业对于HTML5开发类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HTML5 App开发人员的缺口巨大,也大大激发了广大编程人员学习HTML5 App开发课程的热情。国内众多高校也有针对性地设置了相应的课程。 对于异军突起的众多小程序开发,我们也面临新的选择。DCloud数字天堂(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uniapp,这个富有中国特色的跨端解决方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它基于HTML5中的前端优秀框架Vue.js,可以一次开发、多端发布,使用它开发小程序,也更有决定性优势。uniapp将HTML5和小程序无缝地连接在了一起。使用DCloud公司产品的开发者已多达900万人,HBuilder也成了中国最主流的HTML5开发工具。 作者很荣幸地见证了中国这个优秀平台的成长,也成了坚定的IT国产化推动者。本书从第1版开始,就不遗余力地推动MUI和HBuilder在高校中的教学,本书出版3年来已印刷了7次,受到了广大高校、科研单位及读者们的热烈欢迎。目前国内多所相关高校及单位都选用本书作为教材,并对本教材作出了较高的评价,这也让我们备受鼓舞。现在uniapp已经成熟,我们自然迫切地需要将教学内容进行升级,以便更好地适应高校教学需要。 本书特点 1. 内容丰富,由浅入深 本书本着“看得懂、学得会、做得出”的原则,所讲解的知识基础、实用,能让读者在认真学习本课程后基本具备HTML5 App的开发能力,并成功进入App开发的世界中。 2. 结构清晰,讲解到位 本书配合每个需要讲解的知识点都给出了丰富的插图与完整的实例,使初学者易于上手。书中还给出了较多实用技巧与心得,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在最后一章,更是给出了一个综合的uniapp开发实例——“美食汇”的开发讲解。 3. 提供相应的服务端 为了便于学习,对于书中所有需要访问的服务端API,我们已经部署在Internet上,有利于读者集中精力掌握前端相关开发技术,便于练习。 4. 配套课件和题库 为了降低教师备课的难度和时间成本,本书所有课件和习题(包括答案)都可以很方便地从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http://www.tup.com.cn/)本书页面获取。同时,为了便于学习中的复习和测验,我们也为每章建立了相应题库,读者可以使用https://www.qingline.net/进行练习。 5. 精心制作的项目和微课视频 本书中的项目都是HTML5开发中的常见场景,包括注册表单、仿美团首页设计、评论JSON数据解析、表格DOM操作、购物车、收货地址管理、聊天室、搜索历史保存、幸运大转盘,还有一个综合的uniapp案例。除了配套的练习资源,还精心制作了配套微课视频,总计时长约20小时,全程语音讲解,真实操作演示,让读者一学就会,相信能帮助读者迅速掌握相应的开发技能。 教学内容 HTML5的语言优势很明显,但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前端工程师也并不容易,因为HTML5所涉及的知识点非常多。本书不想成为HTML5 App开发的“大百科”或手册,而是从实际工作出发,讲解了目前从事HTML5 App开发中亟须掌握的一些重点知识,特别是前端开发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如Vue.js框架和新的ECMAScript语法等。本书分为14章,具体内容可以参考下面的思维导图。相信读者认真掌握这些知识后,在开发一般的App或小程序时都可以做到游刃有余。 本书配套资源包使用说明 本书的最新配套资源包可以从清华大学出版社官网中下载,解压后打开其中的index.html文件。如下图所示,单击左边树形菜单各章节的序号,右边会显示相应的配套的代码、运行效果以及相应的练习资源。 致谢 最后,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曾珊编辑以及相关工作人员,非常荣幸能与卓越的你们再度合作,也感谢家人和朋友给予的关心和鼓励。HTML5 App开发技术发展迅速,很多方面还在不断完善和变化。由于编者能力和水平所限,作者虽然竭尽全力,但书中仍然难免存在错误和疏漏之处,希望各位专家、老师和同学能毫无保留地提出宝贵意见。 作者202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