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计算机基础理论 1.1计算机的概念 1.2计算机发展史 1.2.1现代计算机的产生 1.2.2现代计算机的发展 1.2.3计算机在我国的发展 1.3计算机功能 1.3.1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3.2计算机的分类 1.4数制 1.4.1数制的概念 1.4.2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及其转换 1.4.3二进制运算 1.5数据单位与数值数据的表示 1.5.1数据单位 1.5.2数值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1.6西文字符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1.7汉字的表示 1.8计算机数据录入 1.8.1键盘和指法 1.8.2英文字符输入 1.8.3中文字符输入 第2章计算机系统 2.1计算机系统组成 2.2中央处理器(CPU) 2.3内存 2.4外存储器 2.5输入/输出设备 2.6总线与接口 2.7计算机软件系统 2.8程序和程序设计 2.9软件的安装 2.9.1硬盘分区与高级格式化 2.9.2操作系统安装举例 2.9.3Microsoft Office 2016安装 2.9.4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安装 第3章计算机操作系统 3.1操作系统概述 3.1.1操作系统的定义 3.1.2操作系统的观点 3.1.3Windows 10操作系统的功能特色 3.2Windows 10操作系统的基础操作 3.2.1桌面和窗口 3.2.2开始菜单 3.2.3系统设置和管理 3.2.4应用程序管理 3.2.5附件程序 3.3文件管理 3.3.1文件和文件系统的基本概念 3.3.2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3.3.3回收站的管理 第4章Word文档处理 4.1文档的基本概念 4.1.1Word界面 4.1.2Word视图 4.1.3新建文档 4.1.4打开文档 4.1.5保存文档 4.1.6保护文档 4.2文档的基本编辑 4.2.1文本录入 4.2.2选定文本 4.2.3移动、复制和删除文本 4.2.4查找和替换 4.3字符格式的设置 4.3.1设置字体和字号 4.3.2设置字体颜色 4.3.3设置字符间距、缩放和位置 4.3.4设置字形和效果 4.4段落格式的设置 4.4.1段落对齐、缩进和间距 4.4.2边框和底纹 4.4.3项目符号和编号 4.4.4格式刷 4.5页面设置 4.5.1页面格式设置 4.5.2首字下沉和分栏 4.5.3页眉和页脚 4.5.4水印和页面背景 4.5.5打印文档 4.6表格设置 4.6.1创建表格 4.6.2编辑表格 4.6.3修饰表格 4.6.4表格与文本的相互转换 4.6.5Excel图表 4.7图片和形状 4.7.1图片设置 4.7.2SmartArt图形的设置 4.7.3形状 4.7.4艺术字和文本框 4.8长文档管理 4.8.1样式管理 4.8.2多级列表 4.8.3长文档目录 4.8.4长文档封面 4.9邮件合并 4.10技巧提升 4.10.1文档修订 4.10.2Word插件 4.10.3在线协作文档 第5章Excel表格处理 5.1表格基本概念 5.1.1工作簿、工作表与单元格 5.1.2工作簿基本操作 5.1.3工作表操作 5.2数据的基本编辑 5.2.1数字格式 5.2.2输入数据 5.2.3填充数据 5.2.4数据验证 5.3设置表格格式 5.3.1设置单元格格式 5.3.2套用表格格式 5.3.3条件格式 5.3.4页面设置 5.4编辑表格 5.4.1查找与替换 5.4.2插入、删除与清除 5.4.3单元格移动、复制与选择性粘贴 5.5公式与函数 5.5.1公式的基本概念 5.5.2公式的输入与编辑 5.5.3单元格引用方式 5.5.4常用函数 5.5.5数学和三角函数 5.5.6文本函数 5.5.7日期函数与时间函数 5.5.8逻辑函数 5.5.9统计函数 5.5.10查找和引用函数 5.5.11函数嵌套 5.6图表 5.6.1插入图表 5.6.2编辑图表 5.7数据管理与分析 5.7.1排序 5.7.2筛选和高级筛选 5.7.3分类汇总 5.7.4数据透视表与数据透视图 第6章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 6.1PowerPoint概述 6.2幻灯片设计 6.2.1关于幻灯片 6.2.2主题 6.2.3幻灯片母版 6.2.4幻灯片版式 6.3PowerPoint模板 6.3.1PowerPoint模板 6.3.2模板位置 6.3.3应用PowerPoint模板 6.3.4将幻灯片设计(主题)另存为模板 6.3.5使用新模板 6.4幻灯片操作 6.4.1添加幻灯片 6.4.2删除幻灯片 6.4.3复制幻灯片 6.4.4更改幻灯片大小 6.4.5将PowerPoint幻灯片组织成节 6.5编辑幻灯片内容 6.5.1编辑文本、图片和形状、图表、艺术字 6.5.2插入Excel图表和表格 6.5.3插入音频文件 6.5.4插入视频文件操作 6.5.5设置超级链接 6.6动画 6.6.1在演示文稿中向文本、图片和形状等对象添加动画 6.6.2管理动画和效果 6.6.3向已分组的对象添加动画 6.6.4动作路径动画 6.7幻灯片切换 6.8幻灯片放映 6.8.1设置放映方式 6.8.2设置自运行的演示文稿 6.8.3排练和记录幻灯片计时 第7章网络与安全 7.1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7.1.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与发展 7.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7.2网络协议与体系结构 7.2.1网络协议 7.2.2网络体系结构 7.2.3ISO/OSI模型 7.2.4TCP/IP模型 7.3网络分类和结构 7.3.1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7.3.2局域网构成 7.4数据通信基础 7.4.1数据通信概述 7.4.2数据传输方式 7.4.3数据交换技术 7.5网络传输介质和设备 7.5.1网络传输介质 7.5.2网络设备 7.6无线网络技术 7.6.1无线网络概述 7.6.2无线个域网 7.6.3无线局域网 7.6.4无线城域网 7.6.5无线广域网 7.7Internet基础知识 7.7.1Internet简介 7.7.2Internet的产生与发展 7.7.3Internet在中国的发展 7.8IP地址和域名 7.8.1IP地址 7.8.2域名 7.8.3IPv6协议 7.9Internet的接入 7.9.1拨号接入 7.9.2ADSL方式接入 7.9.3局域网接入 7.9.4无线接入 7.10Internet的应用 7.10.1网络检测和连接测试 7.10.2WWW服务 7.10.3电子邮件 7.10.4搜索引擎 7.10.5文件传输协议FTP 7.10.6云服务和互联网+简介 7.11计算机安全概述 7.11.1计算机安全面临的威胁 7.11.2影响计算机安全的主要问题 7.11.3黑客与计算机犯罪 7.12计算机病毒 7.12.1计算机病毒的发展历史 7.12.2计算机病毒的本质与特点 7.12.3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7.12.4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7.13操作系统安全技术 7.13.1操作系统的安全机制 7.13.2Windows 10系统安全设置 7.14网络安全技术 7.14.1数据加密技术 7.14.2防火墙技术 7.14.3入侵检测技术 7.14.4虚拟专用网技术 7.14.5电子邮件安全 7.14.6备份与恢复 第8章计算机专业理论简介 8.1多媒体技术 8.1.1多媒体基础知识 8.1.2音频处理技术 8.1.3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8.1.4动画制作技术 8.1.5视频处理技术 8.2数据结构和算法 8.2.1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 8.2.2算法 8.2.3基本的数据结构——线性表 8.2.4非线性的数据结构——树与二叉树 8.2.5数据处理——查找技术 8.2.6数据处理——排序技术 8.3数据库原理 8.3.1数据库概述 8.3.2数据模型 8.3.3关系数据库 8.4软件工程基础 8.4.1概述 8.4.2软件项目管理 8.4.3软件生命周期及模型 8.4.4结构化的开发方法 8.4.5面向对象开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