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部分物联网通信引论
第1章概述2
1.1概念2
1.2物联网模型3
1.3传感器网络4
1.4USN体系架构和分析7
1.5物联网通信环节的划分9
1.6本书的组织思想11
第2章通信知识的回顾12
2.1网络体系结构12
2.2通信的主要研究内容15
第3章对物联网通信的分析18
3.1物联网的通信体系结构18
3.2物联网中物体的分析19
3.3物联网通信模式分析20

第2部分接触环节的通信技术
第4章射频标签RFID技术24
4.1RFID概述24
4.2RFID工作原理25
4.3RFID通信协议27
4.4ISO/IEC 180006系列协议28
4.4.1部件及通信流程29
4.4.2阅读器和标签间的通信29
4.4.3标签和阅读器间的通信31
4.5防止冲突算法32
4.5.1纯ALOHA算法32
4.5.2时隙ALOHA算法33
4.5.3帧时隙ALOHA算法34
4.5.4Type A的防冲突机制35
4.5.5Type B的防冲突算法36
4.5.6Type C采用的防冲突机制37
第5章无线电导航39
5.1分类39
5.2GPS39
5.2.1GPS工作原理40
5.2.2GPS组成40
5.2.3GPS通信技术41
5.3北斗卫星导航系统47
5.3.1概述47
5.3.2北斗一号48
5.3.3北斗通信相关技术51
第6章激光制导53
6.1概述53
6.2激光制导编码55
6.2.1激光波束制导的编码56
6.2.2激光寻的制导的编码57
〖1〗〖1〗
第3部分末端网通信技术——有线通信技术
第7章串行接口通信62
7.1概述62
7.2RS232串行接口标准62
7.3其他串口技术64
第8章USB总线67
8.1USB概述67
8.2USB的通信68
8.2.1USB的层次结构68
8.2.2USB传输方式69
8.2.3USB传输技术70
8.3USB的相关技术71
第9章现场总线73
9.1概述73
9.2CAN总线73
9.3CAN的数据链路层76
9.4其他现场总线技术78

第4部分末端网通信技术——无线通信底层技术
第10章无线通信底层技术概述80
10.1物理层80
10.2数据链路层相关工作81
10.3MAC子层通信协议83
10.3.1基于竞争的MAC协议83
10.3.2基于调度的MAC协议85
10.3.3混合方式87
第11章超宽带88
11.1概述88
11.2脉冲无线电88
11.3多频带OFDM90
第12章IrDA红外连接技术93
12.1概述93
12.2IrDA的协议栈94
12.3IrLAP工作原理96
第13章水下通信99
13.1概述99
13.2物理层调制技术100
13.3MAC层技术103
第14章IEEE 802.15.4106
14.1IEEE 802.15.4概述106
14.2物理层108
14.3MAC层109
第15章数据链111
15.1概述111
15.2相关技术112
15.3Link16114
15.4其他数据链118
第16章蓝牙121
16.1概述121
16.2蓝牙协议体系结构122
16.3蓝牙的传输技术124

第5部分末端网通信技术——Ad Hoc网络通信技术
第17章自组织网络的概念130
17.1概述130
17.2自组网的体系层次分析131
第18章Ad Hoc网络134
18.1概述134
18.2MANET网络结构134
18.3MANET路由协议136
18.3.1DSDV路由算法138
18.3.2DSR协议141
18.3.3AODV协议144
第19章无线传感器网络148
19.1概述148
19.2WSN路由协议150
19.2.1SPIN协议150
19.2.2LEACH协议151
19.2.3PEGASIS协议155
19.3特殊的传感器网络156
第20章机会网络158
20.1概述158
20.2路由相关概念159
20.3路由算法161
20.3.1PROPHET路由算法161
20.3.2CMTS路由算法162
20.4车载自组织网络164
第21章ZigBee166
21.1概述166
21.2ZigBee的组网167
21.3ZigBee体系结构168
21.4ZigBee路由170
21.4.1树形路由170
21.4.2AODVjr172
第22章6LoWPAN175
22.1概述175
22.26LoWPAN的网络结构和体系结构176
22.36LoWPAN的工作178
22.4路由算法181
22.4.1路由算法分类181
22.4.2RPL路由协议183
第23章其他无线自组网188
23.1蓝牙散射网188
23.1.1概述188
23.1.2散射网拓扑形成和路由算法189
23.2ZWave195
23.3MiWi无线网络协议198

第6部分接入网通信技术
第24章PPP及相关认证203
24.1PPP203
24.2认证技术205
第25章有线接入方式207
25.1拨号上网207
25.2以太接入网技术208
25.3电力线上网209
25.4光纤接入技术211
第26章无线光通信214
26.1概述214
26.2光通信相关技术215
26.3特殊的无线光通信219
第27章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221
27.1概述221
27.2IEEE 802.11协议栈222
27.3相关发展226
第28章无线Mesh网络228
28.1概述228
28.2WMN结构229
28.3WMN路由230
28.3.1概述230
28.3.2RMAODV231
28.3.3基于树的路由协议233
28.3.4混合路由模式234
第29章蜂窝通信235
29.1概述235
29.2LTE系统236
29.34G物理层相关技术238
29.4数据链路层相关技术242
第30章卫星通信245
30.1概述245
30.2IPoS协议247
30.3卫星通信相关技术248
30.4路由算法250
30.5卫星网实例252

第7部分互联网相关技术
第31章云计算技术256
31.1概述256
31.2服务类型259
31.3虚拟化技术260
31.4海量数据处理相关技术262
31.5云计算与移动通信的结合263
第32章Hadoop265
32.1概述265
32.2资源管理系统266
32.3分布式文件系统268
32.4MapReduce270
32.5分布式数据库HBase274
第33章RFID阅读器网络和应用技术279
33.1概述279
33.2IETF SLRRP协议及相关技术280
33.3RFID中间件283
33.4EPC技术284
参考文献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