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是教育部“高等学校软件工程专业系列教材”之一。编写过程中兼顾研究型和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本着循序渐进、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内容以适量、实用为度,注重理论知识的运用,着重培养学生利用增强现实技术实现下一代人机交互界面的能力。本书力求叙述简练,概念清晰,通俗易懂,便于自学。对于所涉及的技术方法,力求全面,且提供详尽的参考资料供读者深入学习,是一本体系创新、深浅适度、重在应用、着重能力培养的书籍。
本书共10章,主要内容有: 增强现实技术简介、空间感知技术、位置感知技术、环境感知技术、多模态输入技术、图像反馈技术、多模态反馈技术、协同交互技术、应用架构和增强现实未来发展。本书架构如图0.1所示。读者根据兴趣和能力,可以通读全书,也可以选择部分感兴趣的章节进行阅读。



图0.1本书架构


本书同时配套有实践册,通过具体案例讲解帮助读者动手完成一个个增强现实案例。该实践册的所有代码和素材均向读者开放。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成人教育及自学考试用书,或作为增强现实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第1、5、6、7章由郭诗辉编写,第2、3章由潘俊君编写,第8、10章由王希海编写,第4、9章由廖明宏编写。全书由郭诗辉完成整体修改及统稿。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部分内容引用了国内外同行专家的研究成果,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在本书出版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感谢在本书撰写过程中,参与讨论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张莹莹、张浩、王贺、莫运能、张梦晗、邓清珊、郭振宇、林勇、邹文进、张培、袁飞飞、马家威、张国荣、殷佳欣、张文洋、边超、杨子建等。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广大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郭诗辉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