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书是笔者率团队在从无到有打造电商平台的实践中,通过站在平台的角度思 考用户、流量与价值产出之间的关系,得出的适用于B 端、C 端的店铺运营者的电 商运营方法和经验总结。笔者认为,电商运营者不能将目光只盯在自身店铺的发展 上,只和同类目的竞品进行比较,而要走出同温层,将眼光和立足点提高到平台高度。 只有站在平台的角度思考用户需求,电商从业者才能真正把运营工作做好。 此外,笔者大胆断言:如果最早的一批电商从业者在电商平台发展伊始就参与平 台建设和谋划,那么他们定会站在平台的角度去思考店铺运营问题,因为这比从店铺 层面苦思冥想运营策略要有效得多。笔者之所以得出这番论断,是因为无论电商从业 者眼里的平台有多么高冷晦涩,平台始终比店铺更忠于用户,更懂得电商运营之道, 毕竟平台就是电商规则的制定者。平台运营者是如此洞隐烛微,因此,笔者认为,有 必要把平台思想和电商从业者从未想过的用户需求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对于 电商从业者而言,平台是电商研究的理想教场,与其他渠道相比,平台能敏锐体察用 户需求并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平台最为人诟病之处,在于优胜劣汰。虽然有些人会为 被迫关闭的店铺鸣不平,但从平台角度讲,这是为保全更多商家和合作伙伴的断尾自 救,旨在弥补自身不足,留住用户,留住流量。电商从业者在店铺运营过程中可能会 对用户需求过度释义,甚至掺入个人意志,从而陷入费力不讨好的窘境。 本书从数据取样、分析、诊断、视觉呈现、落地执行等维度让电商从业者了解 平台策略意图。笔者看中这些材料的原因在于,它是对电商头部行业数据的集中总结。 前 言 扫码伴听 前言 Electronic Commerce Code IV 尤其重要的是,这些材料能使电商从业者凌驾于普通店铺之上,更加理解电商平台 的需求,从而为电商从业者提供运营指导。同时,这也能让游离于电商行业之外的 普通读者对电商运营窥见一斑。 本着实用的原则,本书以解释和解决电商行业的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将相关研究 数据以文字释义和配图的形式展现出来。从平台运营者的角度审视平台优化方案,此 举旨在让电商从业者规避浅薄、浮夸的行业认知,告别等、靠、要平台的思维定式, 为店铺运营赋予丰富的内涵,创造性地发挥自身潜力。电商从业者要将平台运营思想 视为圭臬,在利用好平台框架优势的基础上,充分挖掘行业风口优势,发挥个体价值。 总之,笔者希望通过本书,使电商从业者能洞悉电商运营密码,着眼于平台发 展态势,并通过剖析和洞察个体网店与电商平台、实体经济、用户流量之间的关系, 突破瓶颈,解决店铺运营工作中的症结。 未来的十年必然是充满机会的十年,是值得电商从业者奋起发展的十年。只要 在开放、优质、高效共赢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我们终将超越自我,走向辉煌。 本书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盛东亮编辑的策划和支持下得以成稿,感谢钟志芳、吴 彤云编辑对本书的精心编校。内容方面,本书的编写凝结了笔者服务过的各电商企 业的运营实践经验,特别感谢好获严选董事局主席郑彤先生在项目期的大力支持。 相关企业负责人对运营决策的果敢和超出常人的韬略让我受益颇丰,相关运营和设 计团队的高效执行使本书在数据上得到丰富和完善,从而使读者可以更为完整地看 待书中所述观点,这里向他们一并表示感谢。感谢王心鹏在本书成稿阶段,在新媒 体运营方面所做的大量工作,帮助笔者将书中大量运营案例视听化呈现,读者可以 扫描本书内封的二维码了解这些拓展资源。感谢刘奕辰为本书录制音频,读者可以 扫描本书各章二维码边看边听。感谢我的夫人在工作之余,对本书初稿进行的内容 清稿工作,使书稿得以及时和体面地交付。由于电商运营尚处于不断变化和高速发 展时期,本书在为读者提供运营工作的逻辑方向的同时,难免有疏漏、不足和偏颇 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赐教和批评指正。 特别说明:购买本书的读者可获赠一份配套的电子版《电商密码地图》,请关注 微信公众号“吴刚大讲堂”获取。 吴刚于北京 2020 年3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