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Visio商业图表制作分析”属于商科类实践教学课程,坚持以“知识本位”的课程开发指导思想,课程以实验形式开展,每个实验设计一两个知识点,通过实验指导掌握相关工具的使用并理解相关知识点,通过实验任务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直观表达能力。本书使用Visio软件制作商务图形、图表及流程图,课程以实验的形式开展,在讲解相关知识点和实验要点后,学生独立完成商务图形、图表的设计制作,并对图表进行分析,撰写实验报告。
 Visio是Microsoft Office中的重要组件,是一款专业的办公绘图软件,具有简单与便捷等关键特性,是最流行的图表、流程图与结构图绘制软件; 该软件含有大量的矢量图形素材,且功能强大,操作简单,所绘制的图形可以和Word、PowerPoint、Excel无缝对接,被广泛应用于商业文档领域。本书由7个实验及1个专业综合性设计报告撰写组成,实验总计32学时左右,其中安排4学时的机动课时。课程实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实验内容涉及不同行业的应用,主要有熟悉软件功能、自绘图形、营销图表的绘制、组织结构图的绘制、外部数据形状的创建、模板分类及快捷键的使用、UML模型的构建,及与专业相结合运用图表来撰写综合性分析报告等。课程的设计思路如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Visio软件的常用功能,并熟练运用Visio软件创建具有专业外观的图表。通过该软件的使用启发学生将自己的思想、设计与最终产品演变成形象化的图像进行传播,帮助学生制作出富含信息和吸引力的图表及模型。从而使撰写的文档内容更加丰富,更容易克服文字描述与技术上的障碍,让文档变得更加简洁、易于阅读与理解。
整个课程教学安排7个实验及1个综合性分析报告撰写,每个独立的实验自成一个教学模块,其中1个实验(4课时)为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根据每学期的教学时间机动安排,自主学习实验内容为学生参照相关材料课后自主学习并完成实验任务,撰写实验报告。课程考核以考勤(20%)、平时实验报告(40%)及最后综合的分析设计报告(40%)为参考依据进行评分。
实验内容如下。
实验1: 熟悉Visio实验环境及基本功能。掌握Microsoft Visio的应用领域,熟悉软件的工作环境,熟练操作Visio软件新建、保存、查看、页面设置、打印等基本功能,理解Visio中模具、形状的概念,运用模具、形状完成相关操作,如查找合适形状和删除、修改形状等操作。
实验2: 自绘图形。熟悉Visio中形状的布尔操作,即形状的运算,通过“与”“或”“非”等运算方法对图形进行编辑操作,掌握形状的“联合”“组合”“拆分”“相交”“剪除”“连接”“修剪”“偏移”等功能。
实验3: 营销图表的绘制。理解波士顿矩阵图、SWOT分析等常见营销分析方法。绘制功能比较图、波士顿矩阵图、SWOT图,创建中心辐射图表、三角形、金字塔图。
实验4: 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理解组织结构图的含义,传达的信息及应用场合; 利用相关模具和形状绘制组织结构图; 熟悉组织结构图的导入导出功能,利用向导功能导入文本或Excel格式文件,生成组织结构图。 
实验5: 外部数据形状的创建。掌握外部数据的导入过程; 根据导入的数据熟练创建数据透视关系图,理解数据透视图中数据的汇总方式,并能对透视图加以分析; 理解Visio中数据形状链接的含义,熟练掌握自定义及外部模具的添加方式,并将数据链接到添加的形状当中; 能够利用“数据透视表”对数据进行分析。
实验6:  模板分类及快捷键的使用。熟悉Visio模板的分类及提示,能结合自己所要传递的信息熟练地选择合适的模板并绘制图形; 熟练运用Visio的常用快捷键及绘图技巧; 掌握自制模具的添加和删除。
实验7: UML模型的构建。熟悉Visio中UML建模的工作环境; 理解用例分析的目标,即标识系统功能,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组织这些功能; 熟记用例图的基本组成元素,熟练绘制用例图; 理解类的概念、类的属性及方法,熟练绘制类图。
综合实验: 专业综合性分析报告撰写。学生需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结合图表完成一份专业分析报告或具体的项目策划书,从而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上升过程。
本教程得到了“上海市教委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建设——上海商学院电子商务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项目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